新華社西安1月8日電(記者鄭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肉牛改良中心日前突破一項肉?;A研究和應用難題,研發(fā)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基因芯片,能夠提升中國黃牛的選種、育種效率和精準性,突破了國內肉牛良種選種難、生長速度慢和品種育種周期長、成效差等技術難題。
國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名為“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的成果歷經15年攻關,科研人員首次解析了中國不同地區(qū)的代表性地方黃牛遺傳多樣性和起源進化,并研發(fā)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SNPs芯片,打破了國際基因芯片在該領域的壟斷。
據(jù)了解,利用該款芯片進行基因分型,科研人員能夠在每一頭牛出生時就對其未來的生長發(fā)育潛力和種用價值進行科學預判,從而把選種認定的時間從原來的3至5年縮短到現(xiàn)在的3個月內。
同時,通過將基因型選擇和表型選擇手法結合起來,以秦川牛為代表的中國黃牛的生長速度不僅可以從以往平均每天體重增長0.5至0.6公斤提升到0.9至1.0公斤,還能夠解決長期以來我國肉牛品種對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種周期長、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低等發(fā)展瓶頸。
據(jù)了解,中國農學會專家組已于2020年12月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標準和程序對這一項目成果進行了科技評價,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與起源進化研究、牦牛高原適應性馴化歷史與特征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