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基金、股票之后,“挖礦”成為今年越來越多人選擇投資的新途徑,但是近期許多“礦主”的日子并不是很好過。
年前比特幣價格一路高歌前進,接連突破3萬美元、4萬美元、5萬美元大關,同時與其相關的以太幣價格一路暴漲,連帶著“挖礦”設備礦機和顯卡等也掀起了一次漲價高潮,伴隨這波“幣值”高潮越來越多“新礦主”陸續(xù)進場。但是這種“挖礦”熱情近期卻被狠狠的澆了一頭冷水。截至3月1日上午,一枚比特幣報價4.5萬美元左右,相較2月22日最高點5.8萬美元,一周內已跌去逾1萬美元。
3月2日以太幣參考幣值
截止3月2日全網以太幣算力和價格走勢
“挖礦”背后的邏輯
有人這樣評價比特幣:“如果2010年你拿10萬元人民幣投資比特幣,那么2017年你將有機會距世界首富一步之遙。”8年間,比特幣漲了約2600萬倍。
比特幣的概念是怎么提出來的呢?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比特幣的概念,它不由某個機構發(fā)行,全球用戶都可以發(fā)現(xiàn)、購買、出售,發(fā)現(xiàn)比特幣的過程就是我們現(xiàn)在俗稱的“挖礦”。
“挖礦”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用戶通過一個運轉軟件求解一個復雜的方程組,每找出一個特解就能獲得一些比特幣作為獎勵。2009年,中本聰挖出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比特幣的每個相關交易會被每個節(jié)點捕捉,全球用戶聯(lián)合記錄、監(jiān)督比特幣的流通,這種不需要第三方機構制約的記錄方法被中本聰稱為“區(qū)塊鏈”。
中本聰的設計嚴格限制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目前已開采的比特幣數量約1861萬個,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剩余未開采的數量只有239萬個,據計算比特幣下一次減半時間為2024年5月左右,這也讓比特幣成為一種稀缺品。加上不同于傳統(tǒng)貨幣的去中心化、匿名化交易、全球通用等特性,比特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接納。隨著2012年世界首家官方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在法國誕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挖礦”“炒幣”行列。
此前,以太幣價格受到比特幣走勢影響下跌嚴重,最新一周,以太幣在經歷短期低谷之后開始回暖。以太幣和比特幣價格此起彼伏,暴跌暴漲風險的背后也激起了許多年輕人想“搏一把”的沖動,朋友圈里以90后等一批年輕力量為主,陷入了一股“挖礦”熱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現(xiàn)在的“以太幣”為例,除去前期投入礦機+挖礦顯卡+電費等成本,大約6個月即可回本,何況現(xiàn)在幣值升值空間較大,回本周期有很大可能還會縮短,如今更多人選擇挖“以太幣”來實現(xiàn)“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小目標。
礦機、顯卡價格飛漲
一般大家所說的比特幣是被“挖”出來的,礦主通過礦機投入算力,獲得比特幣區(qū)塊的打包權,在完成打包后獲得系統(tǒng)產生的比特幣作為獎勵,“挖礦”需要一種硬件設備叫礦機,一直以來,礦機的價格與幣值緊密相關。過去半年中,比特幣價格走高推動礦機需求激增,投資者紛紛加購高算力礦機,希望能趁幣價處于高位之際,通過提高算力來獲得更穩(wěn)定的收益,這帶動了礦機價格水漲船高。
幣價上漲還導致許多高端顯卡價格被“炒熱”,用于可以挖礦的3080、3070以及3060TI等顯卡溢價嚴重,價格甚至被炒到了之前的2-3倍,缺貨、斷貨嚴重。記者從淘寶、京東等平臺搜索也只能是預約搶購,剛發(fā)售的3080價格從最初的5499元已經漲到了15999元,平臺上還設置了“高價回收、極速到賬”的增值業(yè)務,顯卡市場非?;鸨>€下市場更是缺貨嚴重,二手高端顯卡的價格也一度炒到了14000,而且需要等上2-3個工作日才會收到實物。
淘寶、京東等嚴重缺貨,二手市場價格也水漲船高
警惕“挖礦”變成“挖坑”
高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風險之下,投資者需謹慎再謹慎。以“云算力”為例,許多新入場的投資者會選擇更加省事的“托管服務”——買云算力。但是這種方式前期投資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購買云算力需要面臨巨大風險。投資者見不到實物礦機,無法確定平臺是否真的保有礦機“挖礦”。即便真有礦機支撐,在缺乏第三方保障與監(jiān)管的背景下,“不能登錄”“無法提現(xiàn)”“老板跑路”等風險時有發(fā)生。據了解,僅自去年以來,就相繼出現(xiàn)云算力平臺吉比特礦池、Miningzoo等跑路的情況,導致一些投資者損失慘重。
二級市場里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隨之高漲。例如2014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被黑客入侵導致破產,價值4.67億美元的比特幣瞬間蒸發(fā);2017年勒索病毒“想哭”席卷全球,電腦用戶要贖回電子文件須向黑客支付比特幣。
更重要的是,目前比特幣合法性并未被廣泛承認,在大部分國家游離于法律和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各國政府開始嘗試監(jiān)管這一新興事物。
比特幣、以太坊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公有鏈。目前,區(qū)塊鏈,尤其是公有鏈的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lián)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世界各國競相布局發(fā)展。美國認定比特幣為大宗商品,日本承認比特幣具有“類財產價值”,可以用于支付和數字交易,澳大利亞則把比特幣視為貨幣,我國從作為貨幣的合理性和金融安全性出發(fā),對其態(tài)度一向謹慎,2017年中國比特幣交易平臺全部停止交易業(yè)務。在這里再次提醒投資者應正確認識比特幣等投資定位,切記盲目入場,警惕投資“挖礦”變成被“挖坑”。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崔現(xiàn)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