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降壓藥,毅然決然進入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區(qū)高風險區(qū)工作,48周歲的市科技局基礎(chǔ)處副處長、二級調(diào)研員鄭山河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高風險小區(qū),鄭山河從早上5點多開始便挨家挨戶上門進行核酸檢測、測體溫、錄入信息、安裝警報器、運送生活物資……直至深夜。談起工作時,鄭山河表示:“樓道很暗,護面具里全是霧氣,看不清楚,我們就自帶手提燈;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只能手工錄入身份信息,帶著防護手套很不方便;有的老年人不耐煩,我們就耐心安撫勸導。”
有次在入戶核酸檢測,聽到居民說想出來透透氣時,鄭山河忽然深有感觸,想起上海疫情時網(wǎng)上一段話“我自己也有家呀,你是有家待不住,我是有家不能回”。鄭山河說,“以前,只是看見別人做大白,沒有親身體驗,今天我成了大白,貼身衣服全濕透了,第二層衣服里放的紙,也全濕透了。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想想醫(yī)護人員做大白都三年了,真是不容易。事不自作不知難易?!?。如今他也成為一名負重前行的“逆行者”,按照高風險區(qū)臨時黨支部分工,鄭山河當起了“樓長”,負責一棟樓四五十戶居民的所有大小事務(wù)。僅11月10日一天,他就會同醫(yī)護人員,入戶錄入47家100余人的信息,上門安裝“門磁報警器”34戶,測量體溫58戶。
每天清晨5點多,與鄭山河同時開展一天工作的,還有來自青島市科技局的韓凱明。天還沒亮,他就開始在伊春路社區(qū)封控區(qū)域內(nèi)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然后上門為行動不便、次密接的人進行核酸檢測等,下午為社區(qū)居民發(fā)放生活物資、代取快遞、解答疑惑等,晚上則不定時的從事密接人員的轉(zhuǎn)運工作,直至凌晨才能回到封閉駐地,瞇不上三四個小時,又要馬上開始新一輪工作了。作為最早來到社區(qū)支援的志愿者,韓凱明已經(jīng)一周沒有見到4歲的兒子和懷有身孕的妻子了。他吃住在社區(qū),每天參與核酸檢測1000余人,累計發(fā)放物資1000余份?!拔沂屈h員,我要主動到抗疫一線”,在談及報名參加志愿服務(wù)隊的初心時,韓凱明這樣說道。當問到本次抗疫的感受時,韓凱明表示,自己只是在前線盡一份綿薄之力,更多的是要感謝全市科技系統(tǒng)的大力支持和暖心服務(wù),大家共同努力、攜手戰(zhàn)疫,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
病毒無情,科技有愛。青島市科技局全體志愿隊員將始終牢記防疫使命,堅守在戰(zhàn)疫前線,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wǎng),切實守護好這萬家燈火。
青島財經(jīng)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通訊員 王雨君 茍婉婷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