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進社會,誰沒有過躊躇滿志的瞬間啊?
我會因為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錄取通知),跑到樓下的驢肉火燒店大搓一頓,外加一碗紫菜湯;
我那時候篤定相信,加班的結(jié)局一定是美好的,幫同事擦屁股一定會得到感激;
我會為一頁報告數(shù)據(jù)沒做漂亮,懊惱得一夜睡不著覺;
我會為延誤了一天的deadline,出了一個“正常人都不會犯”的錯誤而心跳加速,心慌失眠出虛汗。
那時候,事務所的工作十分忙碌。但是,哪怕加班到凌晨一點,和一群小伙伴在冰冷的北京街頭涮羊肉,一身膻味回到酒店瞇兩個小時就起來再干,我也不覺得累;那時候我以為有夢想是一件光榮的事,為夢想all in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那時候我樸素地想著,只要我肯拼,Lamer我可以自己買,特斯拉我也可以自己開,工資總有一天追得上房價……
好懷念那時候的簡單和熱血,就算熬夜熬到黑眼圈比眼睛還大,滿足感還是和腎上腺素一起,飆升到頂峰。
然而等到中年,一切都變了。
刷刷手機,滿屏都是“你的同學已經(jīng)身價百萬了,你還在搶兩塊錢的紅包?”“那個從不買單的年輕人后來怎么樣了?”“姑娘們都嚷嚷著口紅要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了”——
一句話總結(jié),有錢就好了。
有了錢,就可以看著兩塊錢的“巨款”紅包,也可以進入禪定境界無動于衷;
有了錢,別說買個幾百塊的單這么小的事情,沒有滿3000塊的單買了都不好意思;
有了錢,姑娘要愛情給愛情,要口紅偏不給,我給愛馬仕。
問題是,混了那么幾年之后,真相是:我們沒錢。
不但沒錢,我還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從來下班提前3分鐘關機,把工作當個屁,你認真他還當你矯情的人,反而過得越來越好了。
他們舒舒服服地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遇到質(zhì)疑就說這是張三李四干的別問我,任何事敷衍交代就好。人家的和和美美、無風無浪,領著一樣的薪水,卻比我舒坦地活,成為我拼盡全力或是有心無力的有力諷刺。
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曾經(jīng)遇到挑戰(zhàn)眼里就閃著光的同事,漸漸也變得懂事機靈了,老板在就打開Excel表,老板不在就打開騰訊視頻;朋友圈再也不秀加班,把給同事的朋友圈權限都改為一條橫線;明白了什么叫作應付,什么叫作差不多,什么叫不犯錯就好;明明閑得蛋疼,還是能少干就少干,反正橫豎都買不起房。
多少人,心態(tài)一樣。看見別人混日子,那我也混混唄。
我被動地迎合著上司的臉色,在得不到和離不開之間周旋徘徊,看著自己一日一日變成那個自己最討厭的“老油條”。
“油膩”兩個字,莫過于此了——
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小聰明比熱血多,還自我麻醉這叫踏實低調(diào)不虛榮。
那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深陷在混吃等死的焦灼里,“身未老,心已老”的油膩青年呢?
作為職場過來人,給你一點建議。
1
不要埋怨
《哈佛商業(yè)評論》分析了970名實驗者,發(fā)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人群“職場囚徒”:他們?nèi)狈恿?,效率低下,但也不打算另謀高就。他們就像困在牢籠里面的囚徒,既不滿意囚困生活,又沒勇氣推開牢門。
在《哈佛商業(yè)評論》的調(diào)研中,這群“囚徒”在內(nèi)心充滿了埋怨,埋怨公司對自己不公,挑剔別人的低能,然而卻對現(xiàn)實有深深的無力感。
大家熟知的指摘油膩中年的馮唐,本身是學婦產(chǎn)科的博士,后來不想當婦產(chǎn)科醫(yī)生,去了美國當上了麥肯錫顧問;不想在美國待了,回國做了華潤集團的戰(zhàn)略總經(jīng)理,到今天成了投資界的大牛,中信資本的資深投資人。這些都算了,他還是大家喜愛的作家,書都出了十幾本。
你看,每次遇到職場瓶頸,甚至自己不喜歡的領域,馮唐選擇的是“積極拓寬”。
改行、改變、學習、實踐,無非就是這樣。
埋怨現(xiàn)實,給自己設限,你就輸了。
2
不要和別人比較
說到底,一個人停滯不前,深層原因就是焦慮過度。
知名廣告公司智威湯遜對分布在全球27個國家的消費者進行了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全球平均有71%的人處在焦慮的狀態(tài)之中。
因為焦慮,所以束手無策,既然羨慕著別人,還不如和別人一樣混著吧。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qū)逐良幣”。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边@句話我只同意一半。人的痛苦其實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否則,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么多鄙視鏈,就不會有那么多“標簽俠”,一個笑容可掬對你毫無殺傷力的中年男人,拿個保溫杯也會被那么多人拿出來吊打。
比較中,可以產(chǎn)生優(yōu)越感。
比較中,也可以產(chǎn)生致命的沮喪。
任何一種情緒都阻礙著你大踏步走向更好的人生。
3
找件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做
我還在做審計的時候,聽說我們那個事務所有一個“偉大的大?!苯猩侥?。他不但能每天沒日沒夜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能抽時間寫了一本專門歸納自己審計趣事的書《審計一家言》,而且經(jīng)營著一個非常多粉絲的博客。
更為神奇的是,他還會寫非常復雜的Excel宏。閑暇時間(真想問問他閑暇時間是在哪里擠出來的),他還搞了個Excel小插件共享給全公司的同事,方便大家工作時“一鍵”完成很多常見的Excel動作。不得不說,這個小插件我一直用到現(xiàn)在。
這樣的人生,才真正是百里挑一的有趣人生。
山姆因為擁有很多讓自己活得快樂的技能,他的職業(yè)根基才越來越深厚。后來,他成了去哪兒網(wǎng)的CFO(首席財務官)。
我們的工作很可能是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連下班后遇到的每張面孔都在意料之中。在這樣沉悶的日子里掙扎,唯一有希望的路途,就是找到一個這樣的技能興趣點。
這世界,只有熱愛,才能解決一切激情問題。
4
不要有任何速成心態(tài)
我相信,在知識付費的浪潮里,在羅振宇等人的引導下,你或許曾經(jīng)上過《一小時學會拓展人脈圈》《七天成為演講達人》《如何三個月內(nèi)做到年薪百萬》這類課程。
你以為陷在沙發(fā)里反復聽著、翻看著手機傳來的各種信息,讓手指頭沒有閑下來的一刻,就能總有一天,讓自己一下成為某個行業(yè)的專家。然而,1小時過去了,14天過去了,連365天都過去了,你依然上臺講不好話,年薪還是10萬,人脈更是只剩下朋友圈里的幾百個點贊之交。
你不解,跟隔壁張大姐比,你不跳廣場舞,不算淘寶賬,你花錢學習、你力爭上游怎么還跟她一個下場?然后你瞬間喪氣了,沒有了熱血,沒有了斗志。
認真何止是一個笑話,認真簡直就輸了。
速成心態(tài)最害人。
沒有一萬個小時的努力,還妄想成為專家?這簡直就是對“專家”兩個字的侮辱。
郎朗也夠天才的了,3歲就開始學鋼琴,9歲就上中央音樂學院,幾十年后的現(xiàn)在還保持每天練琴3小時的習慣。
“成功”兩個字,從來都不是充話費送的。你沒練夠一萬個小時就乖乖滾回去繼續(xù)努力,別再論述世界的不公平,以及混吃等死的必要性。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一個剛在職場打拼了幾年的年輕人,一定覺得油膩的中年離你很遠。
但是混吃等死的那種焦灼,比“油膩”更容易讓你不經(jīng)意摔成四腳朝天。
作家徐曉在她的《半生為人》中寫過: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p>
哪怕知道改變不易,哪怕被削去理想和棱角,哪怕被人嘲笑,心里那點熱血要是干涸了,你何止是油膩,你是真正地廢了。
這是一本指導你「如何變有錢」的極簡實用理財書。
你將收獲的,是28個積累財富的思維方式,更是28個改變?nèi)松臋C會!
理財并不難學,打開這本書,實現(xiàn)財務自由不是夢!
工資低、加班多、不敢辭職、不敢生病、不敢生娃……
面對這些現(xiàn)狀,你是否一直在思考:
為什么自己賺不到錢?為什么別人賺錢那么輕松?
你所需要的,不是笨拙的努力,而是有錢人的思維方式!
跟著維小維一起,告別死工資,實現(xiàn)財富逆襲吧!
她將在本書中教會你如何像有錢人一樣思考:
◎如何讓「小錢」變「大錢」?
◎如何利用社交圈推銷自己?
◎如何樹立正確的目標論,讓收入倍增?
◎利用復利,實現(xiàn)“睡后收入”?
……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