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董事長任正非一紙繼續(xù)“不造車”的決議,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有些部門、有些個人和合作伙伴在宣傳中濫用華為品牌”的直接批評,將“越界”的余承東和AITO問界品牌推上風口浪尖。
4月2日,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論壇”)上,賽力斯集團CTO、賽力斯汽車(輪值)總裁許林回應稱,華為確實“沒造車”。前一天,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坦言華為與車企合作有多不易后,最后也不忘追加一句:“華為不造車,是幫助車企一起造好車?!?/p>
在華為與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商、Huawei Inside以及智選車三類模式中,從設計到銷售全覆蓋的智選車模式合作深度最深,目前也只有AITO問界采用該合作方案,難免讓外界認為華為在“造車”上的態(tài)度有些“曖昧”。事實上,在智能化時代,華為除輸出技術之外,更需要輸出商業(yè)模式、產品定義和to C能力,親自下場造車早已不重要。但對于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立下“2025年盈利”軍令狀的余承東來說,在智選車模式“獨苗”AITO問界中突出“華為”光環(huán),似乎很重要。
華為“不造車”2.0版
百人會論壇上,許林與余承東成為關注焦點。
許林表示,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雙方的品牌叫做“AITO問界”。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賽力斯主導,華為高度賦能的聯合設計、聯合開發(fā)、聯合質量控制、聯合營銷,這一模式與“華為造車”是兩回事,華為確實“沒有造車”。此前,余承東則表示:“華為一直堅持不造車,智選車模式下有多家合作車企。”
業(yè)內普遍認為,許林和余承東雙雙發(fā)聲,源于此前“AITO問界”更名為“HUAWEI問界”所引發(fā)外界對“華為親自下場造車”的猜測。“之所以叫HUAWEI問界,是想成為一個生態(tài)品牌,讓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不會困惑?!庇喑袞|表示,但加上去以后,公司領導有不同意見,出臺文件“把華為字樣取消”,但推行生態(tài)聯盟的本質沒有改變。
此前,華為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署名簽發(fā)的一份《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直接終結華為造車的猜想。決議中提到“華為不造車”并給出五年有效期。同時,決議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也提出嚴格要求:“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p>
對于這份決議,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直言,這是華為第二次發(fā)布這樣的決議?!斑@個文件的有效期只有五年,是因為華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多只有五年。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企業(yè)造好車,做增量部件供應商?!彼硎?。
此外,針對外界所傳“華為汽車”的說法,徐直軍表示:“嚴禁華為品牌出現在任何汽車品牌前面或作為汽車品牌出現。我們會對所有旗艦店的宣傳物料進行整頓,使之回到華為不造車的戰(zhàn)略定位上來?!蓖瑫r,他措辭嚴厲地表示:“有些部門、有些個人和合作伙伴在宣傳中濫用華為品牌,這件事一直在查處過程中。”
有消息稱,3月31日夜間,余承東便下達“問界門店將于4月1日開始拆除所有相關華為字樣的宣傳物料”的通知。
造車背后的華為
雖然,“HUAWEI”字樣被從問界的標志前拿掉回歸正軌,但AITO問界的名稱也與華為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
賽力斯方面表示,與華為的合作模式由賽力斯主導,但2021年12月AITO問界品牌發(fā)布時,“AITO”與“問界”兩個商標卻并非都屬于賽力斯。其中,“AITO”歸屬于重慶小康100%控股的公司,而“問界”則屬于一家名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所有。有報道稱,2018年該公司曾在一起商標訴訟案中幫助過華為,同時這家公司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因轉讓商標而關系叢密。
同時,華為也在與賽力斯的合作中“無限接近造車”。目前,華為參與造車采用三種模式,分別為傳統零部件供應商、Huawei Inside和智選車模式。從華為參與造車的深度來看,三者依次遞進。去年,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選車模式進入落地的關鍵一年。基于Huawei Inside模式,華為先后聯手北汽極狐和阿維塔推出極狐阿爾法S HI版和阿維塔11兩款車型。而通過智選車模式,華為則聯手賽力斯相繼推出問界M5、問界M7和問界M5純電版。
從模式上來看,Huaiwei Inside模式屬于輕資產運營,將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賣給技術實力較強的車企。智選車模式則通過與車企在造車領域更為深入合作,在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環(huán)節(jié)全面參與。Huawei Inside和智選車模式兩種模式,終端效果也截然不同。去年,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的極狐車型月均銷量不足千輛,但選擇智選車模式的問界累計銷量則超7.5萬輛。
“目前Huawei Inside模式基本只剩長安阿維塔?!庇喑袞|表示,只提供最好的技術并不代表最終的產品能夠取得商業(yè)成功,智選車模式不僅為車企提供產品部件、技術方案,還提供整個管理體系?!叭A為擅長的是智能化、電能化、網聯化,軟件、算法、芯片的能力。而以軟件為核心驅動上,正好是車廠所不擅長的,所以華為與車廠合作,可以實現非常好的合作共贏?!彼硎?。
從余承東的描述中可以得知,華為智選車模式甚至在供應鏈體系上也有一定程度介入。這相當于涉及從研發(fā)到銷售的全鏈條,因此即便華為并未親自下場,但參與到整個環(huán)節(jié)的華為嚴格來看正“無限接近造車”,而智選車模式下的車型也處處有著華為身影。賽力斯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華為對賽力斯的投入還在增加,未來問界M5、M7還將推出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版本,年內問界M9也將上市?!?/p>
“造車需要重資產投入,直接下場對企業(yè)而言將承擔不小的資金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目前華為深度參與造車環(huán)節(jié),能夠通過設計、軟件、體驗、質量管控等,從研發(fā)之初便搭建架構,對華為和合作企業(yè)而言更容易達到雙贏目的。
余承東的賣車壓力
通過智選車模式與車企深度合作,華為要做車企背后的支撐,但此前“AITO問界”變身“HUAWEI問界”的操作,外界認為主要來自于余承東的銷售壓力。
雖然余承東主推智選車模式,但在合作方方面華為的選擇并不算多。余承東直言:“國內合作伙伴中,新勢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追求,為了市值不會選擇華為。而國際巨頭們,也因為多種原因無法選擇華為,傳統的車企如果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擇,這就讓華為面臨很大挑戰(zhàn)。如果使用我們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車沒有大規(guī)模銷量,那我們就無法形成商業(yè)閉環(huán)?!?/p>
同時,余承東在解釋為何在問界品牌前加上“HUAWEI”字樣時表示:“之所以叫華為問界,是想成為一個生態(tài)品牌,讓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不會困惑,因為除了賽力斯,馬上還有奇瑞、北汽、江淮也會生產搭載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車型,如果每個汽車都有獨立品牌,在營銷方面會很困難。”
業(yè)內人士認為,強勢品牌不選擇與華為合作,弱勢品牌本身在產品力上有所欠缺,雖然華為為合作車企提供解決方案,但在銷售端“華為”仍是金字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去年AITO問界品牌車型銷量達7.5萬輛,但并未實現余承東的目標。余承東曾為華為定下“一年要賣出30萬輛車”目標,隨后余承東坦言在去年的多種挑戰(zhàn)下能做到10萬-20萬輛就已是奇跡,但最終AITO問界的全年銷量并未達到10萬輛。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汽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一方面特斯拉掀起降價戰(zhàn),另一方面新品牌新車型也集中入市,這對于AITO問界來說都是壓力。
壓力不僅是來自外部,更來自內部。去年,余承東曾在公開發(fā)言中表示,華為汽車業(yè)務是華為唯一虧損業(yè)務,當年僅在研發(fā)上的投入便達15億美元。面對虧損,余承東也立下“軍令狀”,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一位華為內部人士表示,去年“車BU”各部門主要加快業(yè)務推進和客戶開拓,但今年已經開始背負明確的營收指標。
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一方面需要有更多車企應用華為BU方案,另一方面就是要讓選擇智選車模式的車型提升銷量。雖然華為沒有必要親自下場造車,但余承東如何通過華為解決方案幫助車企賣更多的車,從而幫助華為獲利,則是其需要面對的問題。余承東也坦言:“幫助合作伙伴成功,我們才能間接取得成功?!?/p>
相關新聞
華為2022年凈利潤356億元
3月31日,華為發(fā)布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整體經營平穩(wěn),實現銷售收入6423億元,凈利潤為356億元。面向未來,華為持續(xù)加大研發(fā)投入,2022年研發(fā)投入達到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0%,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fā)費用超過9773億元。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3月31日上午內部發(fā)布《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公告。消息稱,該決議由華為創(chuàng)始人、總裁任正非簽發(fā),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為5年。
賽力斯回應華為“不造車”決定:合作研發(fā)產品將按計劃推向市場
賽力斯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方的跨界合作已獲市場認可,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合作研發(fā)的新產品將按計劃推向市場。
該負責人表示,賽力斯汽車有二十年的造車經驗和整車實力,包括領先的汽車整車平臺技術、三電核心技術以及智能制造能力,華為是世界領先的ICT企業(yè),在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軟件、算法、芯片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雙方的跨界合作高效且深入,去年攜手推出的AITO問界M5、M7及M5純電版三款產品已取得用戶和市場的初步認可,積累了超過10萬用戶。
來源:金羊網 新京報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